乌江自刎的典故-项羽

   发布日期:2025-02-24 02:59:27     手机:https://m.qqhuangye.com/zhishi/1757.html     违规举报

乌江自刎的典故-项羽

乌江自刎是关于西楚霸王项羽的典故。 误读: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它的意思是说,在评论一个英雄人物时,成功或失败不是唯一的标准。历史上有许多英雄,曾经叱咤风云、豪气盖世,可最后的结局却非常可悲,令人感叹不已。秦汉之际的项羽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的豪迈气概和英雄形象,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战败,最后自刎于乌江。死前,他曾发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感慨。关于项羽自刎乌江,晚唐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 很多人据此认为,项羽自刎于乌江实在太过可惜。如果他能够卷土重来的话,历史将会被改写。其实,杜牧的《题乌江亭》只是对历史的文学解读。如I果据此来解读真正的历史,很容易产生误读。据正史记载来看,即使项羽卷土重来,等待他的也将会再一次失败。 正解: 项羽出生于秦王扫六合、平天下的战乱年代。他是楚国世代将军之家的后|代,自然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楚国灭亡以后,项羽跟随叔父项梁逃:往吴中(今江苏苏州)避难。青少年时期的项羽,长得一副魁伟身材,瞽力过人,气魄和才干都出类拔萃,豪言壮语更是不绝于口。 有一次,秦始皇巡视南方,项羽和叔父去看热闹,远远瞧见威武雄壮的皇:家车马疾驰而过,旁观者肃立道边,鸦雀无声,唯有项羽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吓得叔父连忙捂住他的嘴,怕被人听到引来杀身之祸。 转眼又过了几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天下大乱,秦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早就跃跃欲试、希望一展宏图的项羽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匆匆登上了乱世中的历史舞台。 公元前209年9月,项梁、项羽叔侄俩在吴中造反,闹衙门,杀郡守,举兵反秦。四方豪杰纷纷响应,一下子汇集了近万人马。 第二年,反秦起义遇到重大的挫折,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年初,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而死;8月,项梁又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身亡。项羽率部退到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边。 当时,举兵反秦的各路义军大都打着反秦复楚的旗号。陈胜、项梁死后,反秦各部自立山头,群龙无首,局势更加混乱。 公元前207年,各路起义军会集在楚怀王熊心的旗下,继续与秦军顽强抗争。年底,项羽率3万“楚军”,以决一死战的精神和非凡的气概,挥师北上,向巨鹿(今河北平乡)进发。渡过漳水(今漳河)后,项羽下令凿沉全部船只,砸碎炊具,烧毁军营,每人只准携带3天的口粮,并立下“只能前进,决不退却”的誓言,历史上称这件事为“破釜沉舟”。 前面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强大秦军,后面是怒涛汹涌的河水。楚军上下人人皆知,唯有打败强敌,攻入巨鹿,才有生路。 渡河以后,楚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秦营。兵士们个个斗志昂扬,勇猛异常,以一当十,杀声震天。那些畏敌如虎,缩在自己阵地上观战的各路义军,无不慑服。 巨鹿之战,30万秦军主力被打得落花流水,秦将章邯投降,项羽大获全胜,秦王朝的覆灭指日可待。战斗结束后,坐壁观火的各路义军首领,都被项羽指挥果断、勇于决战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们拜见项羽的时候,个个屈膝跪行,不敢仰视。 正当项羽与秦军主力激烈战斗之时,亭长出身的刘邦率领另一支义军乘机杀入咸阳空城,当上了关中王。眼看着到手的王位让别人坐上,项羽勃然大怒,欲灭掉刘邦而后快。 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楚军,刘邦仅仅10万兵马,项羽欲灭刘邦,易如反掌。刘邦审时度势,知道力量悬殊太大,局势对己不利,便主动答应向项羽谢罪。 公元前207年年底,项羽在驻地鸿门(今陕西西安东北)摆酒设宴。刘邦带着谋臣张良、武将樊哙赴鸿门宴。一见到项羽,刘邦主动谢罪道:“我和将军合力攻秦,才有机会在此与将军相见。想不到有小人挑拨,让将军误会了!” 项羽原准备狠狠斥责刘邦一番,听罢这话,只得强忍怒气。 酒过三巡,项羽的谋臣范增派武将项庄舞剑助兴,欲乘机杀死刘邦。张良看出其中用意,急忙请武将樊哙赶到宴前。怒火中烧的樊哙借着酒兴,以死相抗,项羽只得暂收杀机。过了一会儿,刘邦借故悄悄逃岀鸿门。项羽错过了杀刘邦的机会,懊悔不已。 项羽率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咸阳城。他自恃功高,不可一世,纵兵烧杀抢掠,分封诸王。把刘邦封为汉王,自称“西楚霸王”,地位自然在诸侯之上,项羽成了最高统治者。 项羽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建都彭城,本想美美地享受霸王的滋味。但事与愿违,诸侯王不甘称“臣”,纷纷举兵反对项羽。项羽率兵四处平叛。汉王刘邦率领“汉军”,乘乱占领了空虚的彭城。项羽当然不能容忍,他再显当年雄风,于公元前205年率3万兵马折回彭城,与刘邦决战。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士气振奋,势如卷席。仅一天时间,数十万汉军丢盔弃甲,死伤无数,刘邦丢下父亲和妻子,仅带数十人突出重围,仓皇败逃。 刘邦再一次死里逃生。他接受了教训,采取新的作战方针:积蓄力量,消耗楚军,伺机反攻,打持久战。楚汉两军在成皋(今河南荥阳附近)相互对峙,急性子项羽多次出阵挑战,要与刘邦决一雌雄,但刘邦就是死不出战。有一次,项羽竟把刘邦的父亲放在斩头案上,隔着鸿沟(今河南荥阳附近)对刘邦喊道:“你若再不岀战,我就把你老子烹了!”刘邦仍不为所动,项羽无奈,只得作罢。 楚汉在成皋相峙两年多,汉军多次切断楚军粮道,蚕食楚军各部,逐步占据了北部地区,兵力渐渐强大起来,战场主动权落入刘邦之手。 公元前203年,项羽无力再战,主动提出以鸿沟为界,与刘邦“中分天下”,随后就引兵东撤了。项羽东撤,使刘邦得到了灭楚的大好时机。刘邦深知放过项羽等于“养虎遗患”。于是,他率大军急追楚军。 公元前202年冬,刘邦为首的各路汉军会师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部),30万汉军层层包围项羽的10万楚军。寒风凛冽,楚军兵疲粮尽,寝食不安。项羽也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歌声随着寒风传进楚营,楚兵听到乡音都涕泣思归,不愿再战。 项羽闻歌也惊诧不已,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面对着心爱的乌唯马和美人虞姬,项羽不禁悲怆欲绝,他慷慨悲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验不逝。验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罢,项羽飞身上马,只带800名骑兵,乘夜突出了汉军包围。 黎明时分,刘邦发现项羽已经突围,立即命令将领灌婴率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100余人,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又迷失了方向,转而向东,被汉军赶上。项羽一看,身边仅剩28人,数千汉军尾追而至。 他自知难以逃脱,左冲右突,杀死汉军数百人,策马东行至乌江岸边(今安徽和县长江北岸)。乌江亭长拢船靠岸,请他过江。项羽惭愧地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当初我率8000江东弟子渡江西征,如今却无一人生还,我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啊!” 说罢,项羽面对滔滔江水,横剑自刎。这年,项羽仅30岁。项羽一生英勇无畏,他的英雄形象令后人难以忘怀。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有诗赞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项羽只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不了皇帝。因为他自己虽然才华超群,但却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太过看重金钱,太过凶残。这些特点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悲剧英雄。
 
 
本文地址:https://qqhuangye.com/zhishi/17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error":400,"message":"over quota","url:"https://qqhuangye.com/zhishi/1757.html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2  |  SiteMaps  |  BaiDuNews
Processed in 0.354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