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的选择需要从六个方面来看:道德水准优先、关注学术水平、重视性格特征、了解经费情况、关心指导风格、注意毕业去向 (一)道德水准优先 在选择导师时,道德水平比学术水平更重要。如果某个导师多数学生都不认为他是个好导师的话,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开玩笑。导师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学生论坛、导师的学生以及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等来获取。我们还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跟老师进行联系,从中分析判断这个人的道德水准。 (二)关注学术水平 在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关注老师的学术水平,了解他的专业特长或者学术观点是什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在学校的招生网上寻找。我们可以从导师发表的文章著作或者个人的经历介绍中得到部分信息,也可以从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等方面发现部分线索。 你对他了解越多,你就越对自己的将来有把握。要搞清楚导师的研究课题。是院系项目,还是学校项目,还是国家项目。理工科的要弄清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这些都是判断导师情况的有利因素。 (三)重视性格特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先要把目光转向自己。我们要首先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内向型、被动型的。我们要找和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的导师。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研究老师的性格特征,进而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否符合导师的要求。只有双方都互相匹配了,我们才能在两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相处得更加愉快,合作得更加默契。 (四)了解经费情况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钱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选取一个有足够财力的老师是必要的。现代的科研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从实验试剂仪器到结果分析测试,都需要花费。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关心指导风格 读研究生正值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谁也不想在不愉快中渡过。因此在选择导师之前,最好从各个渠道了解一下导师的风格是否与你合拍。导师大致分为两个类型:“放养”型和“圈养”型。 前者是指导师给学生的只有科研课题和方向而没有具体研究方案,导师会定期或在关键时刻给学生指导意见。相反“圈养”型的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较细致具体,从方案设计到实验方法都予以安排辅导。“放养”型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论哪种风格都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在于个人的把握。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 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课老师,有的是开组会定期沟通等等。大家选择知名导师时,一定先了解清楚这些情况。有些同学进入科研小组后发现指导工作的不是报考的导师而是其他老师,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者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其实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是正常的,只是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情况,以免不必要的烦恼。在一些情况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轻的导师,他们精力旺盛,工作欲望强,实验中也亲力亲为,而且学生少,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也大,这些对研究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六)注意毕业去向 研究生的就业与导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毕业生的今天有可能就是你的明天。因此,研究一下某个导师的学生的毕业去向也可以作为自己进行选择的一个要素。 比如,一个导师的学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里任教的比较多,而你的理想也一直是想搞科研工作,这样的导师就恰好适合你。如果一个导师与大企业的关系一直比较良好,而你又恰好希望到这些企业去工作,那么他显然是最适合你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