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是什么意思(大宗商品的发展趋势不可小觑)

   发布日期:2025-01-26 17:02:52     手机:https://m.qqhuangye.com/wenda/tag/4657.html     违规举报

大宗商品是什么意思(大宗商品的发展趋势不可小觑)

就在一年前,即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之后,大宗商品一度成为市场的“弃儿”,甚至曾经成了“人见人厌”的对象。铜、铁矿石、钴、铝等大宗商品,都纷纷被投资者抛售。2020年中,随着世界各国都接连不断地受到新冠疫情的侵袭,伴随着全球各地为了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封城政策,大宗商品的价格更是跌至谷底,其中,国际石油期货更是闹出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负油价的奇闻,乃至改变了商品的概念。

然而,就是在如此悲观的环境下,2021年伊始,大宗商品的价格却实现了一个V字形的上涨。以布伦特原油为例,今年年初的价格,尚在51美元/桶左右,4月中、下旬则在65美元/桶左右震荡,年内涨幅已经超过了27%。进入到6、7月的时候,布伦特原油更是大涨至76美元一桶。同样,4月26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突破190美元/吨,创出10年新高。4月26日,CBOT大豆期货结算价,达到1539美分/蒲式耳,为过去7年新高。4月下旬以来,美国中西部干旱引发粮食供应担忧,大豆、小麦、玉米期货价格迎来一波急剧上涨。近期,铁矿石、铜、铝等金属价格也在继续上涨,铜价经过近2个月的高位盘整,也在持续地上扬之中。这一情况也反映在股市中。在A股上市公司中,出现过任何与矿或者能源相关的公司都受到投资者哄抢的局面。甚至,美联储和我国发改委都频繁登场出来喊话。

那么,从去年的“牛夫人”到今年的“小甜甜”,全球大宗商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而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是否真的到来了呢?未来,大宗商品又将何去何从呢?

短暂的通胀?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重点企业,要求有关重点企业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播涨价信息,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6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继派出联合工作组和调研组,对煤炭市场、铁矿石市场、尿素市场等保供稳价情况进行了调查。6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组织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面向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实行公开竞价,参与条件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促进价格回归合理区间。4月,5月,6月,连续3个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先后在主流媒体上表示,通胀只是暂时的,大宗商品的涨价潮不可持续。那么,这波由大宗商品涨价等所显现出来的通货膨胀,真的是暂时的吗?

为了能够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大宗商品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这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持续的时间不短,幅度也很大,这是一次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危机。在疫情冲击下,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情况都很典型。他说,一方面,新冠疫情后,各国采取的扩张力度都很大,投入了巨大的流动性,这使得需求恢复得以比较快;另一方面,因为疫情限制了生产、运输和交易活动,所以,供给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和需求的缺口持续扩大,尤其在最近,发达国家经济明显复苏,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疫情仍然在蔓延或恶化,因此,供给能力受到了明显的制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则表示,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由货币超发、供求错位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短期内涨价潮不会结束。一方面是疫情本身的波动,特别是对大宗商品生产基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市场存在着比较明确的通胀预期。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短期来看供求缺口得不到弥合,疫情导致供应链不畅,供应链弥补的时间要比想象中更长。此外,投机因素明显。由于流动性的投放、股市创新高、房地产价格也很贵,所以,大宗商品作为投机的标的表现得很强劲。

基于各方分析,加之本人自己的思考,大宗商品的涨价可以归结为3个主要原因:

1、过多的流动性;

2、供给减少;

3、需求增加。

知道了大宗涨价的原因后,我们便不难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

1、大宗商品的牛市是否能够持续呢?

2、是否就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所说的那样,通胀是短暂的行为呢?

我认为,大宗商品牛市将继续,甚至在未来大宗商品将给我们带来一次超级周期。

超级周期(The super cycle)

所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宗商品价格一反常态,出现长期且大范围的上涨。在“超级周期”内,持续而异常强劲的需求增长,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上涨期可能持续数年时间,有时会持续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根据加拿大央行经济学家所开发的商品价格指数(BCPI),自1899年以来,出现了四个明显的大宗商品价格超级周期:第一次超级周期出现在1899-1932年,这个时间恰逢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化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该周期中石油、小麦、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都创了当时的历史高点。第二次超级周期出现在1933-1961年。第二个周期的开端,伴随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球重整军备的开始。第三个超级周期是1962-1995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欧洲和日本的再工业化。其结果就是欧洲以及日本的崛起,并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第四个超级周期是1996-2011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

从这四轮“超级周期”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共性,那就是:每当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超级周期”时,都伴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这个增长点是长期的增长动力。比如:美国的工业化、欧洲和日本的工业化以及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那么,这个超级周期是否会因为疫情的影响就陷入一个停滞的状态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前所述大宗商品的涨价归结为3个原因:1、过多的流动性;2、供给减少 ;3、需求增加。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流动性并没有一点减少的迹象。6月份,虽然美联储多次表示要暂停债务购买计划,但是,美联储召开过几次会议后,都没有再提过停止购买债务的计划,反而是多次强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的是要实现经济的恢复,现在还远没到美联储所期盼的目标。如果流动性不会减少,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货币方面对于大宗商品牛市的支撑就不会停下来。

接下来,再看看供给的减少以及需求的增加。从供给方面来说,不论是石油还是铜又或者是小麦、木材等,都是需要时间来开采或成长的。这些东西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以木材为例:木材从砍下到售卖之前都必须经历一个晾干的过程,如果木材无法达到使用目的的对应湿度,就会导致木材的变形。根据不同的晾晒工艺,这个过程会持续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于几年都不止的时间。而这些过程虽然可以被人为地进行缩短,但是,该需要的时间依然少不了,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是无法省略的。因此,即使在疫情结束后,产量也无法立马恢复如初。

在需求方面,进入到了21世纪后,虽然各国为了应对疫情采取了居家隔离的方式,但是,这反而促进了电子设备的需求。在疫情期间,由于人们的消费活动受限,许多本来应该是旅游出行的消费,都集中到了电子和电器消费领域中。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4号的报道,由于疫情继续推动市场对苹果公司和其他客户的电子产品的需求,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第2季度营收增长20%;而苹果的业绩在疫情期间也是屡创新高,在公布的2021年1季度业绩中,苹果的营收更是创下了1114亿美元——虽然苹果在大疫情中关闭了一些苹果商店,但是,线上购物却出现了惊人的暴涨。这些数据都表明,疫情的爆发并没有限制人们的总体需求,反而激发了人们对于消费电子产品的进一步需求。铜作为电子产品的原材料自然也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新能源电动车的大规模普及,也成为了另一个刺激大宗商品走向超级周期的主要推手。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最近,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为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制定一个雄伟目标,即:在2030年销售的所有新车中,有一半是零排放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政策的加持下,未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成为趋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24.6万辆,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202.9%; 零售销量达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环比下降3.2%。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33.9万辆,同比增长227.4%; 零售销量达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电动车产量和需求的提升,也增加了对铜的依赖——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依靠电池作为动力,它对铜导线的需求是传统汽车的4倍之多;并且,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充电站等也都大量依靠铜作为材料。以特斯拉的充电桩为例,每一个特斯拉的充电桩都要消耗25KG的铜。新能源项目导致整体对于铜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达到每年1000万吨的量,而每年铜的缺口量将达到470万吨。在如此巨大的需求和供给的错配下,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势必呼啸而来。

合作走向共赢

1991年,伴随着苏联解体,看似世界经济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然而,苏联的解体并没有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任何正面的结果。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了;日本开始步入“失去的十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到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跌入30年来的谷底。这可以说明,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高度关联世界经济。虽然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可能引发石油价格上涨,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即使强度如两伊战争、重大意义如海湾战争,仍无法推动长期的上涨趋势。

历史证明,每一次的全球性重大危机,都会造成世界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而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合作拉动了低迷不振的经济,也改变了大宗商品的格局。1997年,不光是亚洲,美国、英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因为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而陷入到了一个可怕的状态。回顾彼时媒体报道上的头版头条,都是预测世界将再一次陷入自1930年以来的大萧条,石油价格因此陷入低迷。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1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加入WTO,敞开国门拥抱世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国际石油价格10多年来第一次突破了80-90年代的高点。也就是在这一年,世界上首次有了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增大。这些新兴经济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容乃至支持下,既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成了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最大买方,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再次跌至多年谷底,以至绝望的情绪在全球市场中弥漫。此时,中国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基建计划,并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力合作。次年,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回升,经济慢慢开始走好。2016年,全球经济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低迷的问题,大宗商品又一次陷入了低迷。这一次,又是在中美双方通力合作下,才使得疲软的经济又一次回到了正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整个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往往伴随着中国这样强有力的经济基础的支撑。

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客将中国妖魔化,把中国列为假想敌,以贸易、科技、金融、教育等作为打压中国的武器。但是,他们却无法否认中国为世界经济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中国人民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决心。如今,全球疫情肆虐,世界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美国不应该继续维持自身教师爷一般的说教,应放下偏见与中国通力合作,从货币供应、供需平衡、大宗商品库存等方面,共寻良策,让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既拉动因疫情造成的低迷乃至萎缩的世界经济;又能有效地管控因这种“超级周期”所溢出的过度通货膨胀,进而携手将即将到来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转化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机遇期。

 
 
本文地址:https://qqhuangye.com/wenda/tag/46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error":400,"message":"over quota","url:"https://qqhuangye.com/wenda/tag/4657.html
 
更多>同类问答

推荐图文
推荐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2  |  SiteMaps  |  BaiDuNews
Processed in 0.400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