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个号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我基本是保持周更的。
平日里可能突然会有些想法和思考,然后就随手写在手机的备忘录里,这样的话当需要写文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选题来参考。
关于科技发展和个人隐私的选题,已经躺在手机里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动笔,直到前天。
事情是这样的:
由于前天上午走的匆忙,手上东西也比较多,所以忘带了手机。
本身再稀松平常的一件小事。
晚上8点左右却接到了我爸的一个电话,着急的询问为什么中午看我微信运动只有166步,是不是在家休息的。
解释了许久,我爸才将信将疑的挂了电话。
终于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己的一举一动完全被微信运动暴露在外,无需多么复杂的操作,手指简单刷几下,几乎就能揣测出我一天的运动轨迹和生活半径。
晚上我发了个朋友圈吐槽这件事,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在这项功能上线之初就直接关闭了的智者:
对于我这种早就意识到,但是一直拖着没关的懒癌晚期患者,只能说实名羡慕了。
那么今天就好好说说生活中那些常见的暴露我们隐私的手机APP。
贰
NO.1:蚂蚁森林
很多人都在玩的一款小应用,支付宝打开就能看到。
会根据每天的步数、线下支付、线上支付以及生活缴费等等用户行为产出能量值,收集到一定数值可以兑换树苗,然后以你的名义在荒漠地带种树。
不得不说,阿里的这款功能真的很棒,这些年也的的确确改变了我国边缘地区荒漠化状况,利国利民。
但是!用户的隐私也随着产出的能量值被暴露的一干二净。
一个冷知识:
蚂蚁森林136g是购买火车票,80g是乘坐公交,52g是乘坐地铁,5g是线下买东西,262g是生活缴费,16g是点外卖,步行最高296g,大概需要走1万8千步。
据说某网友曾经根据自己男友蚂蚁森林180克能量推断出男友背着自己出门看了电影,进而发现了他出轨。
甚至还有帮暧昧对象浇水被抓现行的……
当然你大可设置不显示具体数值,但是产出能量的次数依然一览无遗,自求多福吧。
NO.2:王者荣耀
年轻人手机装机必备的一款游戏,玩家保底两个亿,曾创出一天狂吸金20多亿的爆炸记录。
足足火了4年多了,刚有式微的趋势,一个新冠疫情,又让它重回了巅峰。
王者还能火多久,不在此次讨论范围,但是要说到暴露隐私,这款游戏也是不遑多让。
在朋友圈秀自己战绩的玩家数不胜数,如果没有随手打码的好习惯,游戏ID就成功露出了。
通过ID可以看到最近匹配的队友,还有详细的亲密度和游戏记录。
这就意味着对方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我们的游戏时间以及好友圈,从而判断出感情状况等等。
更别说还有很多情侣微信刚说完晚安,下一秒又在王者峡谷重逢的尴尬局面。
如果还正巧在和其他小哥哥/小姐姐陪玩,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NO.3:微信运动
一个由腾讯开发的类似计步数据库的公众账号,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它来查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设计初衷是好的,本意是倡导全民运动。
但是,微信运动却无时无刻的不在暴露我们的隐私。
用户开通微信运动后,腾讯官方就能获取我们的定位和运动轨迹,直接推断出我们的活动范围、出行规律和固定路线等等,进而算出我们的职业、年龄、收入等等。
如果说以上还能容忍,毕竟生活在大数据时代,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那么,向其他用户暴露自己的行走数据,那真的是细思极恐。
比如你今天只走了几十步,那么别人就可以轻易的知道你今天没出门;
如果是几百步,那可能就是下楼拿了个快递或者吃了顿饭;
几千步都是正常数值,大多都是朝九晚六的日常通勤;
几万步的话,如果不是销售等特殊职业,基本可以断定是出去旅游了。
更加让人头疼的是,微信运动还是实时更新的。
这就意味着别人可以精确到小时全方位多时段的监测你的生活。
不得不说,腾讯的产品经理个顶个的都是天才。
NO.4:网易云音乐
日活非常惊人的手机软件,全球装机量破8亿。
你以为这只是一款普通的听歌app?那就too young了。
当代年轻人的歌单里,藏了太多太多秘密,甚至有些黑历史就连自己都忘了。
只要分享过歌曲,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微信对话,都能通过网址上的数字代码定位到你的账号。
然后进入主页,你点赞的歌曲,创建的歌单,循环播放的次数以及发过的各种矫情动态,一览无遗。
如果还绑定了通讯录和微博,那么恭喜,你的线下和线上朋友圈都能被扒的干干净净。
当然不止网易云音乐,其他几个大佬如QQ音乐酷我酷狗也好不到哪里去。
NO.5:大众点评
自15年宣布和美团合并后,大众点评几乎可以说是国内美食类APP的天花板。
这年头谁手机里还没个大众点评啊,毕竟国人可是一直秉承“民以食为天”的光荣传统。
但是,大众点评能直接定位到店铺地址,如果你还像我一样喜欢写评价,那么再次恭喜,我们基本没有隐私可言。
更令人头疼的是大众点评非常方便关注和加好友,我首页就莫名其妙的有上百个粉丝和关注。
只要通过个人主页就能第一时间知道我们打过的卡,吃过的店,去过的城市,到过的国家。
真不可谓不细致啊。
叁
当然,时刻都在暴露我们隐私的app远不止以上这些。
我时常都在想,到底是我们在玩着手机,还是手机在变相控制我们。
到底是人类在不断更新科技,还是科技在操纵着人类未来。
大数据时代,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你我都只是互联网终端的一个个信息源而已。
如今的生活,我们谁也离不开手机和网络。
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隐私不值钱,没有利用价值,无论谁能不能看你的微信记录,都不在乎。
当每个人都抱着这种鸵鸟心态时,更多摇摆不定的公司就会选择作恶,因为舆论谴责的代价太低太低了。
我网购了一件商品,不代表你可以擅自推荐类似的商品到我的首页;
我在查阅资料,不需要你给我推荐莆田系医院和各种弹窗广告;
我下载手机软件,你凭什么时刻获取我的定位,然后推荐附近的商家?
我收发快递,你私自倒卖我的个人信息,那就是违法。
他们所标榜鼓吹的算法推荐,他们所自诩的“大数据模型”,所谓的千人千面、AI智能、深度学习,在我眼里就是屠夫的祷告。
与其指望资本的舍末逐本,自我阉割,不如从自己做起,早点对那些不断侵犯我们隐私的app,说一句:NO!
希望你们可以早点知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言论为未来的世界投票,它会变成什么样子跟你我都息息相关。
所以,不要放弃未来,好么?